(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銀行1 季度財報綜述:營收增速平穩,優質區域銀行高成長持續性突出;大行由于規模驅動、支撐收入增長超預期。1、營收同比增速情況:上市銀行整體營收同比+0.6%。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分別同比1.8%、-3.0%、3.8%和1.8%,城商行是規模與其他非息高增驅動、維持板塊間最高增速。2、凈利潤同比增速情況:上市銀行整體凈利潤同比+2.3%。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分別同比1.2%、1.5%、12.0%和11.4%,城商行依舊是業績增速最高板塊。板塊間分化加大,由于各銀行收入壓力、資產質量壓力處于不同階段,對應的利潤釋放策略也不一致;其中資產質量包袱相對較小的上市城商行依舊是業績增速最高板塊。另行業整體利潤增速高于營收,由撥備與稅收優惠共同貢獻利潤釋放。3、營收增速維持高增的個股:均是區域中小城商行,包括江蘇、長沙、青島和西安銀行,同比增速10%+。其中營收高增的個股規模對業績貢獻度基本上都達14%+,規模驅動仍是當前支撐板塊高成長的主邏輯。這個背后由區域經濟、銀行聚焦的主打目標客戶成長性以及銀行在相關客戶經營的核心競爭力(市占率提升)共同決定。
銀行1 季度的財務拆分分析:量增難補價跌;凈手續費繼續負增,而其他非息收入大幅高增帶動營收正增。1、凈利息收入同比拆分:同比-1.8%,其中生息資產同比增速12.7%,凈息差同比下降25bp。資產增速較2022 走闊0.9 個點,息差同比降幅較2022 擴大12bp,資產規模維持擴張,但難以完全對沖價格下行拖累。2、凈息差環比拆解:凈息差環比下降8bp,資產端重定價和負債端資金成本上行共同拖累。
資產端收益率環比下降6bp、資金端成本環比上升2bp。1)資產端:定價下行、結構維持穩定。定價維度,預計價格進一步下降。一方面去年5 年期LPR 共計調降了35bp,存量貸款在一季度迎來集中重定價。另一方面在供給弱于需求的背景下,新發放貸款利率也有所降低。結構維度,貸款占比持平;貸款中對公貸款占比提升、票據有所壓降,對價格有一定支撐。2)負債端:定價和結構共同驅動。定價維度,主動負債成本環比仍保持上升。隨著資金市場利率上行,我們測算的上市銀行存量同業存單利率環比4Q22 進一步提升了12bp。結構維度,存款定期化占比提升。3、行業整體非息收入增速有所回升、同比增8%(VS 4Q22 同比增-7.4%),手續費收入繼續負增,其他非息收入增長45.6%,增速大幅加快。1)凈手續費同比減少4.8%,由于四季度理財市場的大幅波動,居民大量贖回理財配置定期存款,因此理財手續費下降較多,而理財和基金代銷的回暖需要居民對市場信心的回暖,需要時間。2)凈其他非息收入大幅走高、同比增45.6%(VS 4Q22 同比增-15.8%)。隨著四季度的債市波動逐漸平穩,銀行的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都有了比較明顯的提升,而去年大行一季度由于債轉股凈值下跌有較大程度的負增(-42.6%),因此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數下今年一季度的其他非息高增被進一步放大。 3、資產質量拆分分析:
整體向好,存量和新生成壓力均較小,安全邊際高。行業不良凈生成環比下降。不 良率、關注類占比、逾期率均處在歷史低位。撥備覆蓋率、撥貸比環比回升;撥備有釋放利潤空間。
行業預計上半年增速見底,下半年穩步回升。1、凈利息收入:今年上半年存量貸款集中重定價因此價格承壓,下半年重定價因素全部釋放,而且資產端收益率已經處于比較低的中樞,再進一步下降的空間不大,政治局會議也透露出今年穩增長預計沒有強刺激政策。負債端成本隨著中小銀行的存款利率下調緩釋貢獻逐步增加,預計下半年息差環比平穩,對凈利息收入的同比負貢獻度收窄,利息收入下半年企穩。
2、手續費和其他非息收入:1)其他非息收入預計穩步增長。債市波動影響的逐漸消退,再加上去年同期基數逐步下來,預計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下半年會有穩步提升。2)手續費增速預計緩慢回暖。手續費增長情況與資本市場行情走勢掛鉤,并且居民資產配置有一定的滯后性,需要市場明顯回暖,居民的資金配置才會重新進場,對應手續費才有改善趨勢,預計邊際緩慢回暖。
投資建議:銀行股核心邏輯是宏觀經濟,堅持修復邏輯和確定性增長邏輯兩條主線。
銀行股的核心邏輯是宏觀經濟,之前要看政策預期,如今政策預期落地后,下階段就要看經濟的持續性。第一條選股主線是確定性增長邏輯:收入端增長確定性最強的仍是優質區域城商行板塊,看好寧波、江蘇、蘇州、南京、成都。第二條選股主線是修復邏輯:地產回暖+消費復蘇,看好招行、寧波、平安、郵儲。
風險提示事件:經濟下滑超預期。疫情影響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