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件: 公司披露2023 年一季報,實現營業收入50.18 億元,同比增長42.60%;歸母凈利潤為2.01 億元,同比增長20.19%;扣非凈利潤為1.43億元,同比增長48.05%。對此點評如下:
23 年Q1 業績、新簽訂單保持穩步增長。Q1 公司銷售情況良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2.60%至50.18 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0.19%至2.01 億元;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48.05%至1.43 億元。1)新簽訂單、鋼結構產量保持良好增長。Q1 公司累計新簽銷售合同額約72.05 億元,同比增長19.82%,其中材料和工程訂單分別為71.85、0.2 億元。鋼結構產品產量約91.71 萬噸,同比增長30.64%。2) 毛利率有所下降。Q1 公司毛利率為9.25%,同比下降2.21pct,環比下降0.75pct。凈利率為4.00%,同比下降0.75pct,環比下降1.33pct。3) 經營性現金流明顯改善,同比由負轉正。
Q1 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同比增加291.02%至1.68 億元,主要系本期回款較大所致。投資/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分別為-3.25/4.08 億元。4)各項費用率下降。Q1 公司期間費用率為4.64%,同比下降1.24pct。其中銷售/ 管理( 含研發) / 財務費用率同比分別下降0.19/0.87/0.17pct 至0.46/2.84/1.34%。
22 年Q4 業績短期承壓,整體經營韌性彰顯,現金流同比高增。單四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1.64%至54.23 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1.44%至2.89 億元,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16.58%至2.06 億元。1)新簽訂單同比增長10.05%。2022 年,公司新簽合同約251.26 億元,同比增長10.05%,其中工程訂單為0.82 億元,材料訂單為250.44 億元;2022 年鋼結構產品產量約349.54 萬噸,同比增長3.21%。2)毛利率保持平穩。
公司與國內原材料供應商寶鋼、安鋼、馬鋼、寶武鄂鋼、舞陽鋼鐵等許多重要的鋼鐵廠成為長期戰略合作伙伴,具備原材料采購優勢,能最大程度降低原材料波動影響, 2022 年毛利率/凈利率分別同比下降0.66/0.03pct 至11.98/5.86%。3)建筑輕鋼結構收入增長向好。2022 年,公司第一大業務建筑輕鋼結構實現營業收入66.40 億元,同比增長45.71%。建筑重鋼結構/橋梁鋼結構/ 空間鋼結構/ 裝配式建筑則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1.13/10.72/17.84/34.10 億元, 同比分別變動-22.69/-4.65/+1.82/+1.59%。4)現金流表現亮眼,費用率走低。由于回款增加,2022 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同比高增408.18%至6.22 億元。同時,公司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降本增效頗有成效, 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0.21pct 至5.78%,其中銷售/管理/財務費用率分別為0.78/1.53/1.14%,同比分別變動-0.02/+0.11/+0.36pct。
智能制造久久為功,提高生產效率。公司注重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先后研發或引進了包括全自動鋼板剪切配送生產線、智能激光切割設備、全自動BOX生產線、焊接及噴涂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公司創新研發了下料、坡口、熱軋H 型鋼智能生產、方圓管加工、箱型柱制作、樓梯和預埋件智能焊接等生產工藝,較明顯地降低生產成本及勞動強度、提高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2022 年公司加快了激光智能切割、小型連接件的專業化智能化生產、機器人自主尋位焊接、機器人噴涂等智能化改造,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3 月30 日,公司發布公告,擬分別與公司全資子公司安徽鴻翔、湖北盛鴻、渦陽鴻路、渦陽盛鴻、潁上盛鴻、金寨金鴻諾、金寨鴻路、重慶金鴻緯、重慶鴻路等出資設立七家子公司。本次在公司各基地設立子公司,主要是公司引進全自動鋼板剪切配送生產線,進一步延伸公司配套生產線和提高生產效率。
投資建議:新簽訂單向好,業績保持快速增長,維持增持評級。預計2023~2025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15.6、19.8、23.8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27%、20%,對應PE 估值16、13、11 倍。公司立足采購、管理、成本管控、研發等優勢,打造鋼結構制造為主的發展戰略。采用合理毛利率定價機制,控制鋼材漲價風險。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政策變化;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用工風險;市場競爭風險;新簽訂單或訂單完成情況不及預期;政策不及預期;全國布點生產基地風險等